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信息速递

“背米女孩”成职场新人

【日期:2017-05-24】【发稿人:】【浏览次数:2071】【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姐姐,还记得两年前,你们和许多爱心企业一起过来看望我,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现在,我快毕业了,当时帮扶我的一家企业,给我安排了一份卖场的工作,我已经过来上班了。一路走来,最难忘的是那么多好心人对我的无私帮助,每份关怀我都特别珍惜和感恩!”不久前,家住裕安区西河口乡的21岁女孩王倩给记者发了这样一句留言。时隔两年,当时勇敢承担起一家人生活重担的坚强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一名职场新人。

  2015年的夏天,对于当时年仅19岁的王倩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王倩家境贫寒,母亲和弟弟均患有精神疾病,一家四口仅靠父亲一人打零工勉强维持。偏偏祸不单行,2015年,王倩的父亲因病住院,一家人的生活彻底无以为继。失去家庭的唯一依靠,当时还在上大学二年级的王倩面临退学的境地。走投无路的她只好求助媒体,后通过多家媒体的宣传呼吁,当地政府以及众多爱心人士都向王倩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不少爱心企业也给王倩送去了爱心捐款。其中有一位定制家居企业的负责人魏启宽后来跟王倩建立了联系,并在近期给她安排了一份工作,让她顺利从一名学生成为了一名职场新人。

  “我每天就是想多学点业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客户沟通。”王倩目前在卖场做销售员的工作,正在努力地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考虑到王倩家不在六安市区,魏启宽免费为她安排了住宿,还为她提供了一辆电瓶车方便她上下班。

  “这小丫头挺不容易的,我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非常能体会这些苦孩子的艰辛,所以就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她。”谈及为何要帮助王倩,魏启宽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从住处到上班的地方,大约有40分钟的路程,不过,对于曾经背着弟弟上下山的王倩来说,根本不觉得辛苦。出门在外工作,她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家人。只要有空,王倩就会回家,毕竟父亲一个人照顾两个病人非常不容易。“我会努力工作,争取给家人提供好一点的生活。另外,还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帮助我的那些人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谈及未来,王倩眼神笃定,充满期待,也祝愿这个坚强懂事的姑娘能够越变越好,早日改变家中的现状。(记者 汪娟 来源大别山晨刊)

  【相关链接】

  十八盘坚强女孩王倩:崎岖山路背出全家希望

  在风景秀丽的裕安区西河口乡,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名叫十八盘。那里山路崎岖,溪水潺潺,到处是葱翠的竹林。王倩一家就住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十八盘景区。然而,她的生活却和诗意没有丝毫关系。

  从山下拾级而上,再穿过溪水、沿着坑洼不平的羊肠小道,大约40分钟的路程,才能到达王倩家。这段路,王倩曾无数次走过。每隔一段时日,她就会下山去集镇上买些米、油之类的日用品。三袋15公斤装的大米,她分三次从山下扛回来。每次等把全部东西都运回家以后,她会累得坐在地上站不起来。除了买日用品,每隔一两个月,她还得背着15岁的弟弟下山理发。

  王倩的妈妈,早年间落下了精神疾病。除了可以自己吃饭,其他吃喝拉撒都得王倩帮忙。弟弟遗传了母亲的疾病,不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发时还会身体抽搐、自伤甚至伤人。

  父亲王永海曾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虽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他一直都坚持让王倩读书,为的,就是让这个残缺的家庭有一点微弱的希望。然而,长年劳累再加上儿子病情加重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王永海终于在2015年的时候病倒了。医生诊断为“腰椎滑脱”,必须尽快手术。

  王倩当时还在合肥的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面对家中的情况,王倩觉得自己已经“读不下去了,只能休学”。好在,后来,王倩求助了媒体。一篇以“背米女孩”为主题的大幅新闻照片见诸报刊,随后,王倩的遭遇受到多方关注。

  得知王倩家的特殊情况之后,王倩所在的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冒着高温来到王倩的家中,送来慰问金。当地的西河口乡政府,也派专人前来慰问,尽力缓解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之后,陆续有不少爱心人士为王倩一家捐款捐物累计达7万元。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新闻热线:0564-3936627 3284422 纠错热线电话:0564-3936625 3284022
广告服务热线:0564-3936626 3936627 QQ:414971765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936626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公安备案编号:皖六公网备3424010211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皖B1.B2-20060048

本网法律顾问:上海汇裕律师事务所 李忠诚 汪帮清